家是容許犯錯的地方,夫妻是容許發(fā)脾氣的人。
一方發(fā)脾氣,另一方要安撫對方脾氣。
給女兒特別的愛是要讓孩子快樂。
一個心理學的秘密:每一個人,都有一個自我,而這個自我,他會發(fā)展出一個角色,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,每個人都有兩種狀態(tài),一個是自我的狀態(tài),一個是角色的狀態(tài)。自我,角色,相對角色,相對自我。這是心理學上的自我與角色模型。原來每個人與每個人相處不是自我與自我相處,而是角色與角色相處。所有人際關(guān)系都是角色關(guān)系。可是,你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忘記了這件事。角色和角色相處,心理學上所有的人際關(guān)系都是角色關(guān)系。
我要讓我的兒子快樂。是讓他自我快樂呢,還是讓他角色快樂?哪一個需要教?平常你給他的是自我快樂還是角色快樂?小孩追求的是自我快樂,而你給的是角色快樂。小孩納悶:干嘛快樂需要節(jié)制呢?
語言心理學家,思想透過語言來表達,透過語言狀態(tài)來知道心理狀態(tài)
什么叫自我?我想,我要,我喜歡,我不想,我不要,我不喜歡。
欲望是追求快樂,我要,我想,我喜歡
嫌惡是逃避不快樂的狀態(tài),我不要,我不想,我不喜歡
角色是該不該、可不可以、行不行
自我是我想、我要、我喜歡,我不想、我不要、我不喜歡。
原來相對角色要求角色,用角色的身份,用角色關(guān)系,你是兒子你必須怎樣,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相對角色行為標準。
自律是自己用角色行為規(guī)范符合相對角色行為期待來約束、管理自己的欲望與嫌惡
相對角色用行為規(guī)范要求角色,該不該,行不行,可不可以,來要求角色符合相對角色的行為期待,叫他律;用角色來管理自我,叫自律
第一個自我: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
自我定位
用自我管理角色
第二次自我:用自我管理角色
家庭教養(yǎng)的成功:角色建構(gòu)成功
兒童是每天找自我快樂
要協(xié)助兒童發(fā)展出第一個家庭角色系統(tǒng)
家庭、學校、職場、社會四個角色系統(tǒng)
發(fā)展出人類的第一個角色系統(tǒng):家庭角色系統(tǒng)
建構(gòu)家庭角色系統(tǒng)之后,才能建立起他律
欲望是“我要、我想、我喜歡”表達,嫌惡是“我不要、我不想、我不喜歡”來表達。而角色是“該不該、可不可以、行不行”來表達。
媽媽都是用角色語言 兒童用自我語言
兩個都頭大了 全家亂七八糟
在家一定要用角色語言說話
媽媽都是用角色語言,孩子用自我語言,這種溝通是無效的。媽媽孩子都不快樂!所以,你一定要懂在家里里頭,一定要用角色語言。
自我語言:要不要、想不想、喜不喜歡
角色語言:行不行,可不可以,該不該
我沒有把自己當女兒 但是我把你當媽媽 媽媽就慘了
角色沒有建構(gòu)成功的孩子,他會把自己的角色藏起來。
孩子只有權(quán)力沒有義務,他認為媽媽沒有自我,只有角色,媽媽沒有喜怒哀樂。
角色沒有建構(gòu)成功的孩子,剝奪了媽媽的自我
兒童在家庭教養(yǎng)里面最重要的核心任務就是家庭角色建構(gòu)
第一個苦難點,他在家庭生活中沒有自律的經(jīng)驗,處于自我膨脹的狀態(tài)
家庭角色沒有建構(gòu)成功,第一個困難點是沒有自律的經(jīng)驗
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,回家情緒轉(zhuǎn)移,回家后對家里人
我們當父母的教育子女,最重要的是建立他的角色。我是爸爸媽媽的女兒,我是你們的好女兒
問他是否想要弟妹,你就知道這個孩子你教的好不好
第一角色建構(gòu),第二個是角色偏好
你的孩子如果已經(jīng)讀小學了,回去問:你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?他說是好學生, 他有自律,角色建構(gòu)的好
家庭教養(yǎng)最重要的是角色定位
所謂的好女兒,是她用角色來檢核,該不該,行不行,可不可以
自我在寫作業(yè) 學生在寫作業(yè) 女兒在寫角色
要搞懂是自我在寫功課,是女兒在寫功課,還是學生在寫功課,在這三種狀態(tài)之間跑來跑去
不是誰在折磨誰,是角色沒有建構(gòu)成功,角色偏好沒有建構(gòu)成功
原來從頭到尾,不稱其為教養(yǎng)兒童,更談不上教養(yǎng)快樂兒童
教養(yǎng)兒童成功:追求自我快樂,追求角色快樂
每一個孩子一定要在家里分擔家務活
你不能過于壓抑他,讓他沒有自我;但你又不能過于順從他,讓他自我膨脹。
不愿分擔家務的孩子,是心理沒有這個家,沒有家里這些人。
檢驗:是否經(jīng)常說“我們家、我們一家人”
他只追求自我快樂,沒有追求角色快樂。爸媽檢討:給兒童角色不快樂,給他自我快樂。獎勵他的都是自我,沒有獎勵他的角色
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,有沒有學到新的知識?--滿足角色快樂
你這樣像個學生嗎?你讓我丟臉你知道嗎?--責備、懲罰角色,影響角色建構(gòu)
第一種快樂:我的需求被滿足,所以我很快樂
第二種快樂,我有能力滿足別人的快樂,所以我很快樂
兒童有機會玩第一種快樂,是因為家長在做第二種快樂
第一種快樂是被動,別人給你,你才會快樂的。第二種快樂,是主動的,主動去創(chuàng)造快樂。
第一種快樂是開心中,第二種快樂 是洋洋得意。讓孩子擁有第二種快樂
讓孩子去追求第二種快樂的成就感,覺得自己很棒的小孩,享受第二種快樂。
從今天開始,請你要做一件事情,要讓小孩主動,有機會去玩第二種快樂,讓你開心,他看到你開心,他就洋洋得意。
給予過度就是扼殺孩子第二種快樂。
我們父母都在干這些事,父母都在給孩子第二種快樂,滿足孩子第一種快樂,從來沒有給機會讓孩子體會第二種快樂。
不給孩子孝順自己,感受第二種快樂的機會
在教養(yǎng)中,父母總是注重親子之情,而忘了給機會讓孩子練習子親之情。
扼殺了孩子學習和享受第二種快樂
如:幫媽媽提包,讓孩子享受第二種快樂
強化角色,叫我的女兒,我的兒子,我們家,我們一家人
不要再叫孩子寶寶,不要叫他小名,你要用家庭角色去強化他的角色,叫兒子,叫女兒,自稱自己爸爸,媽媽,爺爺,媽媽,這樣才能在家庭教養(yǎng)中建構(gòu)成功孩子的家庭角色。
要經(jīng)常說“女兒,兒子,爸爸,媽媽,爸比,媽咪,我們家,我們一家人”
當你要教養(yǎng)快樂兒童的時候,你必須要把家庭的自我拉了同來,你要告訴他,你有角色,也有自我,爸爸也有喜怒哀樂。
自我和角色要分離
你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自稱自己媽媽,而叫孩子寶寶,你這樣在孩子面前就剝奪了自己的自我,而且也沒有建構(gòu)起孩子的角色。
不要老是 在孩子面前稱媽媽,講話是用我,妻子,媳婦。女兒把自我與角色分清
我今天沒有心情當你的媽媽,我好難過。媽媽的自我出來了!孩子就會關(guān)心媽媽的自我
告訴孩子,媽媽也有自我,孩子才會把你當人呀
我想回家找我的媽咪哦。讓孩子知道你的角色和自我
孩子想要安慰你的時候,接受孩子的安慰,你要讓他安慰成功
把角色與自我分開了,父母自己講話的時候一定要把自我和角色分開
要有機會讓自己的孩子有機會來關(guān)心你,愛你。
每天布置情感的作業(yè),讓孩子有機會來愛你
以身作則,帶著孩子來孝順自己的父母
借上一輩的親子關(guān)系 來 教會孩子處理現(xiàn)在的親子關(guān)系
情感教育超越一切
第三種快樂是:我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,讓自己快樂。第三種快樂叫做自得其樂。
第一種快樂是別人給我快樂,第二種快樂是我給別人快樂。所以,第一種快樂是我想快樂就等別人給我快樂,第二種快樂是我想快樂就得先給別人快樂。
第三種快樂,不但需足滿足了,能力也實現(xiàn)了,第三種快樂是最圓滿的自得其樂。有目標,能力不夠,產(chǎn)生動力去追求目標--好。學會第三種快樂,把怨恨轉(zhuǎn)變成成長的動力。
如果孩子不能實現(xiàn)第一種第二種快樂時,要讓他學會第三種快樂
不因為我要快樂而讓別人不快樂,不因為我不快樂也讓別人不快樂,不因為別人不快樂我也跟著不快樂,不因為別人快樂而讓我不快樂。
第四種快樂告訴你一樣東西:快不快樂,不是你自己的事?觳豢鞓,是大家的事。你的快樂和你的不快樂跟別人,跟家人連在一起的。
快樂不是個體行為,是群體行為
不要再去滿足孩子的自我快樂!小學三年級以上,就能聽懂,就教他學會四種快樂
要做的是,滿足孩子角色的快樂
先成功地扮演兒子女兒,就會快樂
所有的獎勵是家庭行為,帶著他去吃冰淇淋,不是一個人,自我去吃,當女兒表現(xiàn)好,帶著他去吃,要角色去吃冰淇淋,是獎勵孩子的角色,是群體行為,不是個體行為
獎勵是獎勵孩子的角色
已出版的書籍有家庭心理學、快樂心理學、痛苦心理學、自我傷害防治心理學,歡迎大家學習
|